首页 > 故事  > 

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

  

"我从不迷信,直到杀了杨宇霆"

张学良晚年感慨万千,对于当年杀害杨宇霆一事,他时常感到悔恨交加。

"杀了杨宇霆后,我总感觉有什么阴霾笼罩在我的身上。我从小就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,可是自从那件事发生后,我总觉得有什么诅咒一样的东西在惩罚我。"张学良无奈地摇了摇头,眼神中满是对往事的追忆。

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(图1)


回想起那段往事,张学良的心中仍然阵阵酸楚。他当年年轻气盛,对于父亲张作霖手下的这位"小诸葛"杨宇霆,竟产生了深深的嫌隙和猜忌。殊不知,正是这一时冲动的决定,最终葬送了东北的基业,也毁掉了自己的前程。

1928年6月4日,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刺身亡,震惊了整个中国。在这个关键时刻,杨宇霆这位张作霖的得力助手自然成为了张学良的左右手。但是,杨宇霆与张学良之间的矛盾很快就暴露了出来。

杨宇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家和政治家,他不仅在军事上为东北奉军注入了新的活力,在内政方面也为张作霖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他建立了东北海军,改革了税收制度,修建了公路等等,为东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(图2)


但与此同时,杨宇霆的作风也十分强势,他常常不顾张学良的意愿擅自做出决定。这种做派很快就激起了张学良的不满。加之杨宇霆曾与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发生过矛盾,最终导致了郭松龄的反叛和死亡,这更加剧了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仇恨。

1929年1月10日,杨宇霆带着常荫槐去见张学良,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,并由常荫槐担任督办。张学良原本打算推迟,但杨宇霆一如既往地雷厉风行,坚持要张学良当场签字。最终,张学良在帅府中设下埋伏,将杨宇霆和常荫槐当场枪杀。

杨宇霆的死在全国范围内都造成了巨大震动。他在张作霖麾下多年,已经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。但是,张学良此举不仅失去了一位忠诚的谋士,也为东北的命运埋下了祸根。

失去了杨宇霆这样的大才,张学良再也找不到能与日本人周旋的人才。东北军的实力迅速衰退,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时,张学良竟然在蒋介石的蛊惑下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,导致奉军溃散,东北沦陷。

这一系列悲剧性的结果,都源自于杨宇霆的不幸身亡。张学良对此深感悔恨,他曾感慨道:"杀了杨宇霆后,我总觉得有什么诅咒在惩罚我。从那以后,我的人生就一直在下坡路。"

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(图3)


这位民国时期最出色的"小诸葛"杨宇霆,他的人生经历堪称是一曲悲壮的传奇。从日本留学回国,到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,再到被张学良亲手杀害,杨宇霆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。他的才能和贡献得到了张作霖的高度认可,但也由于张学良的误解和嫉妒而遭到了不公的厄运。

杨宇霆的悲剧性命运,折射出了民国军阀混战时代的残酷现实。他作为一个真正的"小诸葛",不仅在军事上为东北奉军注入了新的活力,在内政和外交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但最终,他却因为张学良的一时冲动而丧生于非命。

如果杨宇霆当时还在,东北的命运会是什么样?张学良是否就不会沦落到被蒋介石软禁五十余载的境地?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的遗憾。

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(图4)


杨宇霆的故事,无疑是民国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。他的才能和成就,使他成为了民国"小诸葛"中的翘楚。而他的悲剧性命运,则折射出了那个时代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。

或许正是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忠臣,张学良才会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屡屡遭遇挫折。他曾坦言,杀害杨宇霆后,他竟然不得不相信起了神鬼的存在。这或许也道出了一个道理:人心的善恶,终将得到应有的报应。


标签: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omqq.cn/gushi/67512.html

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由北斗资讯网 故事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张学良晚年坦言: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,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